充半小时电跑千公里 固态电池能否解开续航之忧?

来源: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怡 发布时间:2023-07-29 04:38:58

炎热的夏季到来,与气温一样火热的还有动力电池的竞争。众多企业在这一领域“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仅江苏省一地,就聚集了超40家动力电池企业,各种创新专利层出不穷。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能源车逐步普及的当下,动力电池作为每辆新能源车的“心脏”,也成为全产业链的“焦点”。不久前召开的宜宾动力电池大会、上海碳博会更是将人们的目光拉向动力电池领域的新突破。

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能优秀的固态电池被广泛视作下一代电动汽车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朱军认为,汽车动力电池不仅要求安全与能量密度高,还要使用寿命长,另外还要成本低廉。目前固态电池测试车已做到了续航超过1000公里。作为国内车企巨头,上汽集团发布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

究竟什么是固态电池,为何业内对它寄予厚望,它的出现又将怎样改变汽车世界?

固态电池与传统动力电池有何不同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魏学招教授提到,固态电池由于导电介质的改变,相较于液态电池更不易燃烧,并且能够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对于新能源车来说能够带来40%到50%的续航里程提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我国在固态电池的研究上已经获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固态电池的科学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魏学招教授表示,固态电池目前还存在电流较小这个问题,无法满足目前的快充与动力需求,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LMC汽车市场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凌表示,固态电池研究的另一大难点在于国内企业的起步较晚,国外企业手握大量的专利形成了专利壁垒,阻碍了其他公司进入固态电池领域的步伐。

面对专利壁垒,当前已有多家国内车企积极布局固态电池技术,积极研发力图突破专利壁垒。这段时间,蔚来发布了新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达360瓦时/公斤。但国轩高科国际战略运营总监吴昊表示,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要达到400瓦时/公斤以上才能够投入商用,目前国内大多数产品都只能达到360瓦时/公斤左右。同时,现有的动力电池生产线需要经过改造才能够对固态电池进行批量生产,对于企业与整个产业而言都是比较大的投入。同时他预测在2030年之后固态电池才能正式投入商业使用。

动力电池行业为何“冰火两重天”

依据《2023年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2022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688.7万辆,市场占有率超1/4,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超290GWh,累计同比增长90.7%。海关数据显示,2017-2020年,中国锂电池出口额以每年20%-35%的速度稳步增长,到2022年,中国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3426.56亿元,迎来了86.7%的爆发式增长。进入2023年,这一迅猛的增长态势只增不减,一季度,我国锂电池出口达1097.9亿元,同比增长94.3%,与电动载人汽车和太阳能电池并称为我国出口“新三样”。

与之相对的是2023年的锂电池材料价格的突然跳水与国内磷酸铁锂电池、三元锂电池的库存量均创下行业历史最高。浙江省湖州市经信局产业处副处长黄伟祺表示,新能源汽车作为现在的一个热点,整车环节有牌照限制。因此大量企业纷纷进入电池制造环节,形成了动力电池产品的供大于求。

国产动力电池产业何去何从

吴昊表示,近期欧盟议会通过了与电池相关的法案,法案对碳达峰、双碳的战略都有明确的时间路线图。根据这个时间路线图,倒推出来整个产业对动力电池的需求量是确定的,所以锂电池原材料的成本在过去的几年间经历了迅速地上涨与下跌。

去年锂电池价格新高,与今年锂电池价格的暴跌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曾志凌提到,在去年原材料价格高涨的时期,国内领先的两家碳酸锂的原材料厂商,它半年的利润就超过了宁德时代。这个现象其实是不利于产业发展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整车厂和电池厂在驱动,但利润被原材料厂商节流,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曾志凌还提到,部分整车企业已经开始涉及产业链的其他部分,广汽正在投入电池的研发。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车企,在去年、前年已经在全球收购了五个以上的矿业企业,自行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所以这样一个局面,它正在迫使整个行业重新洗牌、重新布局。

在固态电池带来的变革之前,动力电池的爆发式增长让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在国际赛道上抢占了先机。吴昊认为动力电池产业能够带动我们向高端制造能够迈进,能够获取整个汽车产业链原材料与整车两端的利润。但魏学招认为电池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存在风险。他认为技术的颠覆性改变会让原有的产品显现出明显的差距,让原有的产业优势"归零"。同时快速发展可能导致研发路线出现错误,导致前期的大量投入"打水漂"。曾志凌认为,电池的技术发展是与企业的产品应用相关的,不应该"扎堆"投入一条道路。

当碳中和历史浪潮呼啸而来,各个城市前仆后继地加入这场"电池争夺战",群雄逐鹿,这场竞赛才刚刚开始。竞赛比拼的是科技创新的实力和能力,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定力和毅力。但无论如何,竞赛本身是件好事,希望更多普通消费者从中受益。

(看看新闻Knews记者 陈怡 实习编辑 施鉴恒)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饰品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